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健康工作者效應


很多人應該看到這個標題,就直接上一頁跳出了!我保證,這個主題在生活中一定用得到。再多看幾行吧?

「健康工作者效應」(Healthy worker effect),是在統計學中重要的一個偏差,也是在修習職業醫學時一定要了解的一個問題。

主要是指在職業病研究中發現到工人總死亡率較一般族群為低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由於健康不良者無法從事某些職業所造成。例如在職前體格檢查時,有些健康狀況較差之應徵者可能會被篩除,而在就職後,如發生慢性或其他疾病者也可能會自動離職。因此,如不考慮此種效應,而將勞工之死亡率直接與一般人口之死亡率相比,則會產生選擇性的偏差。

好了,定義知道了,那我們就收工下課了!阿賢,你開玩笑吧,看你寫這個,那我去WIKI一下就好了,還浪費我的網路流量做什麼?沒錯,我們今天要從三個角度來看這個死板板的學術名詞,究竟在職場中有什麼影響。

1. 職業傷病申請


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勞工在工作中,開始有一些身體病痛,而無法負擔現任的工作,最後可能就是選擇自願離職,好好養病,或者因為賺錢的能力下降,而被雇主百般刁難,最後解僱。

在臨床上,大部分都是勞工覺得不舒服,實在做不下去了,就帶著一身病痛離職;然而,如果真的是職業造成的疾病,還是可以申請職災傷病給付(工資補償)及職災醫療給付(門診住院補貼)。

有些勞工則是會擔心,「老闆對我很好耶,這個病是自己的問題啦,申請這個會不會讓老闆被罰錢呀?」不會!不會!不會!現在勞保的職業災害保險,是採取實績費率制,就是看該行業別發生職災的比率,再對於職災發生率較高的行業徵收較多的保費,反之則減收,不會單純針對某一間公司,除非職業災害保險給付總額占應繳職業災害保險費總額之比例超過80%者,才會調整該公司的費率。

有些勞工則會覺得,這樣是不是「抓耙子」的行為呀?勞檢會不會來查我們公司?真的是聽到我都想請他當員工了!不會!不會!不會!除非發生重大的職業災害,不然勞檢很忙的,不可能每件職業傷病申請都去現場看,所以請放心申請。

最後則是真的遇到惡老闆,看到你有傷病,能力下降就想把你逼走,如果確定是職業傷病,雇主是不能任意終止勞動契約的。(下面附上說明)

勞工於職業災害醫療期間雇主不能與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法律之禁止規定,旨為保護勞工權益,但勞工若有惡意行為則不在保護範圍之內,諸如無正當理由之曠職等。又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規定,以下三種情形者,雇主依法給付資遣費或退休金後,可以合法終止勞動契約為:
雇主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原因,致事業不能繼續且經主管機關核准者。
雇主歇業或重大虧損經主管機關核准者。
職業災害勞工治療終止,經公立醫院診斷確定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工作者。


2. 外勞勞動權益


台灣的外籍勞工,統計到上個月底(105/11),人數已經來到了618,924人(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其實從工業區附近林立的各式東南亞雜貨店、小吃店,也可以感覺到他們的人數變多。

雖然很多雇主很照顧外勞,但也有一部分是把他們當免洗的勞工,讓他們從事高風險的作業,反正真的出什麼狀況,三年約到就不再續約,再換一批新的來做就好。再加上語言及溝通上的不良,常常很多的職業傷病都是被低估的。

就像我執業的診所,也常常有外勞來看病,很多都希望能不能打個針或是藥開強一點,讓他們快點好,不要請太多假;問他們要不要申請職業傷病,還被嗆說:我們來這兒是賺錢的,申請什麼職業傷病,很花時間,又不能拿到和工作時一樣多的錢,還是快點回去上班才好。

不過有人應該會拿最近出爐的兩個數字來嗆我,台灣104年的職災給付千人率為3.191 (資料來源為勞動部),而外籍勞工104年的職災給付千人率為4.193 (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這樣看起來,外勞比較不耐操,動不動就申請職災;是不是也要換個角度想,外籍勞工從事的職業風險都較高,所以申請的比例較高?

再細看這兩份資料,營造業職災給付千人率11.107,而外勞在營造業的職災給付千人率僅0.129,是他們都沒有去申請,還是天生神力,很適合在營造業工作,就留給大家思考了。

3. 企業文化形成


剛剛講的都是在身體方面的,如果健康工作者效應體現在心理或是社會層面呢?那就要提到另一個類似的統計學名詞「生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阿賢,我忍你很久了,前面講了一堆硬邦邦的東西,現在又弄一個新名詞,我真的要上一頁退出了!

俗話說的好,「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在職場中則是「離職的人是不會說話的」,一些大的企業、大公司、大醫院,甚至微觀到其中的小局處等,都會存在這個現象。總之和單位理念不合的,就會被邊緣化、被職場霸凌,最後忍不住就離職了,能留下來的,就是認同這個想法,所以對新進人員的訓練,也會帶著這樣的氛圍繼續傳承下去。

說得好聽一點,這樣就會形成一個企業的文化,說得難聽一些,就是一個組織的僵化;在臨廠服務時更是有這個感覺,如果安全衛生的主管,只是想要符合最低限度的法規要求,那廠護或是廠醫想推什麼健康促進,都推不動,甚至有些廠護還會因此離職。

所以只要是管理職的人,一定要多和不同領域或公司的人跨界交流,才不會一直待在同溫層裡,最後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自己覺得舒服、喜歡的,路只會越走越小罷了。

結論


扯了那麼多,最後還是要回歸正題,宣導一下職業安全,如果對職業傷病申請有疑問,請洽各地傷病防治中心(連結在此);現代社會可以正常運作,都是各行各業配合才能達成的,職業不分貴賤,請多給幫助你輕鬆生活的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